浏览量:13|发表日期:2025-10-14|来自:黄海欧名师送教工作室
秋意渐浓,教研正热。2025年10月13日,温州市黄海欧名师送教工作室第27次送教活动在永嘉县黄田小学顺利开展。本次活动分课例展示、专题讲座、工作室回顾三大环节,呈现了一场兼具实践深度与理论高度的教研盛宴,展现了工作室两年来在课程建设、教师培养与课堂改革方面的丰硕成果。
一、课堂展示:以生为本,凸显思维生长
活动在邵碧芬老师执教的四年级《合理安排时间——沏茶问题》中拉开序幕。邵老师以学生熟悉的“早晨起床到上学”情境导入,引导学生通过绘制流程图、讨论时间安排,逐步感悟“定顺序”“同时做”的优化思想。课堂上,学生从最初的48分钟方案,逐步优化至30分钟,思维在对比、质疑与重构中不断进阶。邵老师巧妙运用时间轴帮助学生感知“并行做事”的节约效应,并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,让学生在巩固练习中体会“优化思想”的现实价值,真正实现了“小课堂,大智慧”。

紧接着,张建红老师带来五年级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》一课。张老师基于学生前测中出现的“底×邻边”“数格子”“转化成长方形”等多元思路,引导学生通过剪拼、平移等操作,自主发现“底×高”的算理依据。课堂中,学生不仅理解了面积公式的来源,更在“等底等高”“面积相等是否一定等底等高”等思辨性问题中深化了对图形关系的理解,体现了“为思维而教”的教学追求。 
两节公开课均体现了工作室倡导的“教学评一致性”理念,目标明确、任务分层、评价嵌入,展现了学员扎实的教学功底与课堂执行力。
二、专题讲座:小切口大价值,引领科研成长
正高级教师李志成老师以其深厚的教科研积淀,通过《小切口·大价值:从经验沉淀到成果转化的课题设计与实践》的讲座,为如何将一线经验转化为高质量成果提供了精准示范。他从一线教师的困惑出发,提出“课题不在于大,而在于真”,鼓励教师从日常教学中的“真问题”切入,通过“问题—设计—实践—证据—成果”的路径,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型。
讲座中,他结合大量实例,阐述了如何选题、如何设计研究路径、如何收集与分析课堂证据、如何撰写课题论文,并强调“多看教育部文件、多关注学生真实变化、多借助公众号与网络资源”,为学员指明了教研结合的实践方向。整场讲座内容翔实、语言生动,既有理论高度,又具实操价值,激发了在场教师对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思考。

三、工作室回顾:凝练成果,展望未来
在活动的最后环节,黄海欧导师以《有缘相遇 心生欢喜》为主题,系统梳理了工作室自2023年9月成立以来的研修历程与成果。她指出,工作室以“主题引领—课例承载—研讨深化—成果凝练”为研修模式,通过送教下乡、联合教研、读书分享、课例研讨等多元路径,推动学员在教学设计与课堂实践上实现跨越式成长。
两年来,工作室共开展27次主题研修,覆盖永嘉、乐清、平阳、龙湾等多地学校,形成了“送教+阅读+研课+讲座”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。学员在市级说课、教学设计、论文评比中屡获佳绩,多项课例与课题在区域推广,成果显著。

四、结语:以教促研,以研促长
本次送教活动,不仅是第27次研修的精彩呈现,更是工作室两年来“共研、共进、共享”团队文化的生动缩影。从邵碧芬、张建红的课例中,我们看到了学员对“教学评一致性”理念的深入理解;从李志成的讲座中,我们感受到了教师从“经验型”走向“研究型”的专业自觉;从黄海欧导师的回顾中,我们更看到了一个“有理念、有路径、有温度、有成果”的教师成长平台正在持续发光。
教研之路,行而不辍;成长之阶,履践致远。
